(045103)
一、专业领域简介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已有的教育学硕士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各有侧重的学位类型,其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获得该专业学位的学生能够胜任基础教育职业背景下的相关工作。我国于1996年设立该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语文)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下设领域之一。我校于2009年开始招收该领域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我省最早设立该领域的培养单位,办学经验较丰富。
本专业领域拥有一批专业素质较高的双导师团队,包括校内专业导师7人,校外兼职实践导师11人。他们长期关注一线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在教材研究、阅读教学、文体学与语文教学、写作教学、案例研究、语文命题与考试评价研究、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教育实习等领域均有较沉实的涉猎与研究,在省内该领域中享有较好威望与影响。
本领域在培养教育硕士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力地保障了语文学科实践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校内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与研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自能掌握理论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校外实践教学中,在实践基地的实践导师指导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语文学科课程的观察、研究和教学能力。
本领域自招生以来,学生就业前景良好,大批素质较高的毕业生进入省内外中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学识修养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了解语文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语文学科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三、学制与学分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2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总学分达到40学分。
四、培养方式
(一)、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即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课程学习一般应在一年内完成,专业实践一般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1年。
(二)、实施双导师制。聘任有经验的高级专业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导师一起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
(三)、校内课堂教学重视专业理论引领下的实践研究。
(四)、校外实践教学强调实践导师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教育调查与研究。
(五)、学位论文注重实践导向。论文选题来源于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
依据该领域研究生特定的专业职业背景和学制、培养方式的实际情况,该课程设置的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贯彻少、精、实相结合;强调理论基础性,突出实践性和灵活性。
该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创新能力等模块,总学分达到40学分。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必修课,共计23学分;选修课包括公共必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共计7学分;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共计8学分;创新能力2学分。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考核方式 |
备注 |
公共学位课 |
026ZX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40 |
2 |
1 |
开卷 |
学校统一要求不做修改 |
026ZX002 |
外国语(英语) |
54 |
3 |
1 |
闭卷 |
|
026ZX003 |
外国语(俄语) |
54 |
3 |
1 |
闭卷 |
|
026ZX004 |
外国语(日语) |
54 |
3 |
1 |
闭卷 |
|
026ZX005 |
教育学原理 |
36 |
2 |
1 |
论文 |
|
026ZX006 |
课程与教学论 |
36 |
2 |
1 |
论文 |
|
026ZX007 |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
36 |
2 |
2 |
论文 |
|
026ZX008 |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
36 |
2 |
2 |
论文 |
|
专 业 必 修 课 |
023ZX021 |
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 |
36 |
2 |
1 |
论文 |
案例教学课程 |
023ZX022 |
作文教学与案例分析 |
36 |
2 |
1 |
论文 |
案例教学课程 |
023ZX023 |
汉语言文学基础与前沿专题 |
36 |
2 |
2 |
展示 |
|
023ZX024 |
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36 |
2 |
2 |
口试 |
案例教学课程 |
023ZX025 |
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
36 |
2 |
2 |
论文 |
|
选修课 |
公共必选课 |
026ZX403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20 |
|
|
|
文科选,不占选修课学分学校要求不修改 |
026ZX401 |
科学道德(就业指导) |
18 |
1 |
|
|
学校要求不修改 |
026ZX011 |
社会统计软件应用 |
36 |
2 |
1 |
|
必修改为必选 |
专业选修课 |
023ZX221 |
语文教育发展前沿讲座 |
18 |
1 |
2 |
口试 |
|
023ZX222 |
语文教师写作原理与实践研究 |
18 |
1 |
2 |
论文 |
|
023ZX223 |
文章学与语文教学 |
18 |
1 |
1 |
论文 |
|
023ZX224 |
语文教材研究 |
18 |
1 |
1 |
论文 |
|
023ZX225 |
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
18 |
1 |
2 |
论文 |
行业专家讲座 |
补修课 |
023ZX421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
0 |
1、2 |
开卷 |
非师范专业 学生需补修 |
023ZX422 |
教育学 |
|
0 |
1、2 |
开卷 |
023ZX423 |
心理学 |
|
0 |
1、2 |
开卷 |
023ZX424 |
现代汉语(可自选) |
|
0 |
1、2 |
开卷 |
跨专业学生需补修 |
023ZX425 |
古代汉语(可自选) |
|
0 |
1、2 |
开卷 |
专业实践 |
023ZX711 023ZX712 023ZX713 |
语文教育见习 语文微格教学 教育实习 |
|
1 1 6 |
1-2 2 3 |
报告 口试 论文展示 |
|
创新能力 |
023ZX811 |
创新能力 |
|
2 |
|
|
详见创新能力细则与考核标准 |
总学分 |
达到40学分 |
|
|
|
|
|
|
|
|
|
|
|
|
2.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1)教学方式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据课程内容,灵活采用课程讲授、专题授课、案例教学、研讨教学、合作学习和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2)考核方式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公共学位课和spss课程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由学院组织考试,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的考试与考查要注重对研究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提倡以要求研究生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教学设计、观摩教学反思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补修课要求参加补修的学生和本科生一起听课和考试。“专业实践”须达到规定时间及相应评定等级方为合格。
(3)中期考核
①学科教学(语文)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等方面必须经过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一般在学生入学后第二学期的期末或第三学期开始前进行。
②中期考核工作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提倡研究生通过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调查报告、教学设计、观摩教学反思报告等形式进行中期考核。
③中期考核由学科组负责人或导师组召集3至5名相关学科专家(其中应含2名以上相关专业实践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进行综合考核,听取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④考核组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中期考核成绩,评定等级为及格及以上者方为考核合格;不及格者为不合格。
⑤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和专业实践阶段。
六、专业实践
包括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训练、教育调研、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教育实习等形式。教育见习在第一、二学期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在第二学期进行,教育实习(教育调研、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在第三学期进行,共计8学分。具体实践要求见《细则》。
七、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强调学生在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中能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反思实践,参与研讨。学生在研究问题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学科导师组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情况进行考评,考核情况计入《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环节考核表》。该项内容作为必修环节,计2学分,不可用课程学分代替。
1.培养过程
①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创新计划。
②专业课程渗透创新内容:理论课程多为学生提供可研究的问题空间,培养问题意识;实践课程引领学生去发现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
③各位导师结合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指导学生至少写一篇学术小论文,至少做一次研讨展示,在“以小见大”的学术历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④加强学术交流:请进来——请专家进课堂作学术讲座;走出去——带领学生参加校外学术交流活动。学生在学术交流中拓展研究视域。
⑤鼓励学生积极申报或参与校内外的学科教育科研项目和创新基金项目,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比赛活动。
6加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到实习基地参与基地课程改革实践项目研究;或独立调研、采集案例形成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研究成果。
2.评价考核
学生在读期间,完成下列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即可获得创新能力培养环节的2学分。
①在国内外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本专业领域学术论文1篇。
②参加本专业领域国家级教学技能比赛并获得三等奖以上。
③参加本专业领域重要学术会议,提交论文并被收录。
④在读期间,利用假期到贫困地区支教,累计达1个月以上。
⑤在读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语文教师,累计三个月以上。
学生在读期间,完成下列项目中一项,即可获得创新能力培养环节的1学分。
①参加校级教学技能比赛并获得二等奖以上。
②参加学院教学比赛并获得一等奖。
③经校内外导师评定为优秀的具有原创性的调研报告或教学设计或案例分析。
八、学位论文
1.个人研究计划:全日制教育硕士入学后,确定指导教师,第二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领域教育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题目后搜集资料,写出论文工作计划。
2.论文开题:第二学期末进行论文开题报告撰写与论证。导师签字后方可开题答辩。
3.论文写作:论文写作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等。中期导师例行检查。完成初稿后导师负责修改把关。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4..严格执行学术不端检测制度: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送审评阅前要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以复制比为指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全文进行文献数据库检测。
5.匿名评审:.申请教育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每篇至少通过两位与论文学科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基础教育领域专家。评审为双匿名评审,即对评阅人隐匿论文作者及其导师的信息,同时对论文作者及其导师隐匿评阅人的信息。
6.组织答辩:学位论文通过评阅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名本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主席由本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担任。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位论文水平以及答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做出是否建议授予教育硕士学位的决议。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课程与学分,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符合毕业资格,予以毕业。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十、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23ZX021 课程名称:语文课程与教材分析
开设学期/学时/学分: 1/36/2
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教学的发展演变;语文课程设计;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师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不同版本的教材演变及分析。
通过教学,使研究生掌握语文教育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为以后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和教学工作打基础。
课程案例数量:8个。
具体案例名称与适用的教学内容如下:
1《文本多元解读案例》:适用于文本解读教学内容
2《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适用于阅读教学能力培养内容。
3《.阅读教学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案例》:适用于个性化阅读教学内容。
4《阅读教学合作学习案例》:适用于阅读中的语文合作学习内容。
5《阅读教学朗读指导案例》:适用于朗读教学内容。
6《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想象力案例》:适用于阅读想像力培养内容。
7《诗歌阅读教学如何培养人文底蕴》:适用于诗歌教学内容。
8《文言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案例》:适用于文言文教学内容。
参考书目:
1.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吕叔湘论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1
4.《张志公自选集》(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黎锦熙《新国文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51
6.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课程编号:023ZX022 课程名称:作文教学与案例分析
开设学期/学时/学分: 1/36/2
主要内容:
1.掌握作文教学相关理论并运用此理论分析学生作文现象
2.学会进行有效作文教学和解决学生作文问题的技能
3.教学方式方法 理论归纳 案例分析 讨论
课程案例数量:6个
具体案例名称与适用的教学内容如下:
1《‘要我写’与‘我要写’——两个高中生的作文写作过程案例研究》
适用于学生作文过程的理论分析。
2《中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预设性作文与生成性作文案例研究》
适用于有效教学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3《小学生作文现状及评价——写话与习作案例解析》
适用于对“写话与习作”教学目标解读内容。
4《学生课堂训练作文案例》
适用于对学生在课堂环境场进行写作的活动研究。
5《学生家庭作文案例》
适用于对学生在家庭环境场进行写作的活动研究。
6《学生考场作文案例》
适用于对学生在考场这个环境场进行的写作活动的研究。
参考书目:
1.《作文教学论》韦志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0版
2.《作文论》叶圣陶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版
3.《作文心理学》刘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版
4.《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马正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版
5.《文章学教程》曾祥芹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版
6.《文章学与语文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版
7.《写作中的思维训练》【美】唐纳德·麦奎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版
8.《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教学》张德琇湖南师大出版社 1990版
9.《中国古代文体概论》褚斌杰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版
课程编号:023ZX023 课程名称:汉语言文学基础与前沿专题
开设学期/学时/学分: 2/36/2
主要内容:
以基础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为涉猎背景,重点研究汉语言应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与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多元解读理论、对话理论、叙事理论、等文学前沿理论,以引发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拓展性思考。
参考书目:
1.《媒介素养》【美】詹姆斯·波特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版
2.《鉴赏的艺术》【英】奥斯本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版
3.《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吴为善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版
课程编号:023ZX024 课程名称: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开设学期/学时/学分: 2/36/2
主要内容:
了解语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理论,掌握语文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分析思考语文教学问题,探寻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预设和实施语文教学方案,评价和调整语文教学方案。学会研究与整理教学案例的理论与方法。
课程案例数量:5个。
具体案例名称与适用的教学内容如下:
1.《小狗胞弟》教学设计案例:适用于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研究内容。
2.《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案例:适用于散文教学设计要领内容。
3.《差别》教学设计案例分析:适用于问题设计研究内容。
4.余映潮《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案例:适用于教学设计艺术性研究内容。
5.《远与近》教学设计案例:适用于议论性文本教学设计要领内容。
参考书目:
1.周庆元著《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蔡明 王立英 张聪慧主编《语文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褚树荣编著《高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4.蔡少军主编《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许书明《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课程编号:023ZX025 课程名称: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开设学期/学时/学分: 2/36/2
主要内容:
了解我国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历史与未来,学习领悟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了解我国语文评价与测量走过的弯路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把握其基本面貌,探索其基本规律,提高其质量和效率。
参考书目:
1、《中学语文教学热点探析》,刘福根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课程编号:023ZX222课程名称:语文教师写作原理与实践研究
开设学期/学时/学分: 2/18/1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通过传授语文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重要的写作原理和具体实践的技法,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写作的本质和特征,并认识写作系统的各个要素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系统地掌握有关写作的重要原理,从而为各类写作提供理论支撑,并通过一些具体的写作活动的指导和训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作为语文教师必备的写作理论素养和写作实践能力。
参考书目:
1. 尉天骄主编《基础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马正平主编《高等写作学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尹相如主编《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 董小玉主编《现代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 周姬昌主编《写作学高级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6. 崔修建编著《大学写作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
课程编号:023ZX223课程名称:文章学与语文教学
开设学期/学时/学分: 1/18/1
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课程,属必修课,48学时。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文体学的基本理论,兼顾文体学与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学会文体阅读,文体鉴赏及其方法等。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文体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文体与诸要素的关系,包括时代因素、民族因素、地域因素、历史传统、题材品格、作家人格素质、审美素质等;3、文体功能的三个层面:表意功能、表象功能、表现功能;4、文体鉴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本课程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文体学理论及其应用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鉴赏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书目:
1.《观念的嬗变与文体的演进》何镇邦 著2009年1月作家出版社
2.《文体风格的现代透视》许力生 著2006年10月浙江大学出版社
3.《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陶东风著1999年7月云南人民出版社
4.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童庆炳著1999年年7月云南人民出版社
课程编号:023ZX224 课程名称:语文教材研究
开设学期/学时/学分: 1/18/1
主要内容:
在宏观把握我国语文教材演进的历史基础上重点掌握几套教材特点。 讲授学习我国语文教材发展的历史,从中领会演进规律;比较中外、古今教材特点,理解当下新教材编写理念;举证不同体例课文,掌握教材分析要领。
参考书目:
1、2007年发行的人教版、苏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
2、《中国语文教材概论》,周庆元主编,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