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院举办“人机共创地理课程与教学的数智化图景”主题讲座

作者: 时间:2025年09月16日 12:52 点击数:


为提升教育硕士的数智化教学素养、助力教学模式数智化转型,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地理)专业于2025911日晚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朱雪梅教授线上开展“人机共创地理课程与教学的数智化图景”主题讲座。讲座由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周海瑛主持,地理教研室全体老师、学科教学(地理)全体教育硕士及部分其他专业教育硕士参加了本次讲座。

朱雪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数字化。兼任数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地理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智库成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基础教育分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委会全国特级教师联盟主任。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此次讲座,朱雪梅教授主要介绍了数智化时代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AI工具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路径以及地理融智教学生态系统的理论框架。

首先,朱教授探讨了数智化时代下地理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5个地理教育之问;介绍了关于数字化教育的相关政策并向大家推荐适合教师使用的多种AI工具;从数智时代重新定义知识价值的角度,对比了传统学习知识结构与数智时代知识结构的区别,提出“思考比记忆更重要,提问比答案更关键。会提问,才能驾驭AI;善提问,才能掌控未来”。展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进行课程设计、教学资源获取、课件制作等,强调教育数智化时代,教师熟练操作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数智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

朱教授继续介绍了AI课堂教学工具“无尽探索者”,并通过“喀斯特地貌”一课进行了案例说明。“无尽探索者”可以生成课程设计,包括教材选择、学习模式、教学环节设计等。朱教授将平台生成的课程设计导入至“我的课程”模块中,开始游戏化的学习模式,教师扮演学生与AI智能体进行对话,通过不断地向其提问获得有关喀斯特地貌的知识,完成既定目标并得到相应奖励。此环节展示了课堂中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游戏化学习变得具象化,把过程性评价通过定量的数据加以呈现,呈现了AI智能体辅助教学的新场景。同时,朱教授也强调生成课程设计需求后应进行审核,以确保其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无尽探索者”平台展示

最后,朱教授详细讲解了跨学科教学设计智能体的技术架构流程,强调该平台能让每个学生创建个性化智能体。通过AI数智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特点阐述了数智课程是智能化、个性化、游戏化、生成性、跨学科的知识图谱。阐述了地理融智教学生态系统的框架结构,即智能环境层、数字资源层、反馈调节层、应用交互层与复合主体层,明确指出未来教学将形成“师--生”协同的复合体,即教师作为智慧领航者、学生为智慧探寻者,而AI教师则为智慧协作者,既能辅助教师教学,又可帮助学生学习。这种模式本质上重构了传统教学的三元关系,将AI工具升级为协作者,形成融智教学新模式,强调AI助教将重塑教育模式,个性化学习将成为新常态。

教学设计智能体技术框架与“师—机—生”协同融智教学模式

讲座结束的交流互动环节,朱教授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教学实操困惑”“AI教育论文选题同质化现象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等问题。最后,周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引导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到AI赋能地理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在教学中如何平衡“技术工具”与“教学本质”、如何让人机协同真正服务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深层次问题。

通过本次主题讲座,同学们对数智化时代地理教学的创新路径与AI工具的实践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打开了地理教育智能化的视野,受到了实践操作层面的启发,激发了使用AI工具赋能学科教学的热情,立志成为AI时代推动地理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实践的新生力量。



Copyright©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