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地理)专业观摩 普通高中“教—学—评一体化”深度实施暨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讨活动

作者: 时间:2025年05月30日 11:24 点击数:

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地理)专业观摩

普通高中“教—学—评一体化”深度实施暨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讨活动

   为探索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教学的变革路径,深化 —学—评 一致性实践探索强化地理教育硕士大单元课程设计能力,2025515日、16日,2024级学科教学(地理)专业研究生在万敏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哈尔滨市昆仑大酒店一号会议厅,参加由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主办的2025年度普通高中—学—评一体化深度实施暨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讨活动。

515日下午,辽宁省教研员张庆军老师开展以“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及备考建议”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讲座围绕“大单元教学的源起与认识”“深度学习实践模型”“地理单元设计模板”以及“单元设计实例思考”四部分内容展开。

   

“大单元教学的源起与认识”模块,张庆军老师提出“大单元源自学生、源自教师、源自核心素养、源自课堂转型”。首先,张老师以课题“水土流失”“产业转移”以及高考题为例,点明学生缺乏地理学科思维这一问题,并从地理学科思想方法延展出的地理学科的问题以及必备知识出发,强调具备地理学科思维的重要性。随后,张老师通过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与核心素养关系图,明确课程服务于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强调不能只谈学科核心素养而忽略学生个人的核心素养,也不能只谈关键能力而忽略必备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深度学习的支撑,而单元教学则是推动深度学习落地的有效载体。基于此,张老师提出课堂转型建议:关注 “掌握后能干什么”“学科分析”“学习思维评价” 与 “单元教学”,取代传统关注点。

“深度学习实践模型”模块,张老师对“深度学习”的内涵进行阐释,并提出课堂应该与真实的学习环境相适应,教师应善于进行问题式教学,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有效问题,开展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以地理基本规律、基本原理为核心的地理知识体系。最后提出了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下围绕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领性学习主题、持续性学习评价、挑战性学习任务构建的深度学习实践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深度解读。

“地理单元设计与实例思考”模块,张老师提出地理单元设计包含“单元基本信息”“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学设计”三部分。“单元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科、课程标准模块、使用教材、单元名称和单元课时等相关内容,是做好“单元教学规划”的前期准备,张老师在讲座中对“单元教学规划实施提出了相关操作建议,为如何进行“课时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随后,张老师基于单元设计实例思考框架,构建主题-内容-目标-活动-挑战任务-评价设计路径,并强调单元设计需聚焦知识内在逻辑,通过结构化课时与挑战性任务渗透地理思维,培育核心素养。针对高考改革,提出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三核四反五育导向,强调2025年地理高考将保持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考查稳定性,突出情境创新。倡导教师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推动知识向素养转化,落实学科育人目标。

516,普通高中教-学-评一体化深度实施暨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研讨活动举办,大庆实验中学张春影、哈尔滨市第七十三中学李少茹、哈尔滨第三中学佟晓明三位老师分别带来三场地理教学专题讲座,围绕大单元教学设计、AI赋能教学、教考衔接下的课程资源开发等主题展开分享,为参会教师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交流平台。

张春影老师以地理大概念为核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工业为例为题,围绕地理大概念概述”“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总结与反思展开讲座。

她指出大概念是基于学科事实抽象的概括性思想,旨在帮助学生穿透碎片化知识,把握地理现象本质。不同教师对大概念的理解差异源于所面对的学情与教学经验的差异,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的能力,总结了八条试题解构策略,其中自上而下路径更具实操性,并以生活性服务业为例,演示通过优化AI指令精准获取概念,为教学提供技术新视角。工业专题的大概念教学设计,具体阐释大概念的层级建构和教学实施过程通过课标、教材论文构建工业核心概念,形成知识链条针对学生认知障碍,教研组采取教材单元知识重构团队协作制作课件、利用可视化工具建立知识地图,结合案例展示驱动性问题链设计及多核心概念整合的教学方法。张老师将思维导图确定为主要评价指标,结合周测与跨专题作业,多维度评估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在该讲座最后张春影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与优化方向她提出大单元教学需警惕内容复杂化聚焦核心目标避免增加学生负担注重学生主体性平衡高期待接地气之间的关系也表示在未来地理较少可以加强地理与多领域跨学科大概念融合,深化AI工具精准应用。

李少茹老师的讲座围绕从数据到课堂的探索实战中的训练革新智能工具的课堂融合以及技术应用的冷静思考四部分内容展开。以高三备考和高一课堂为例,分享AI技术在学情分析、试题设计、课堂互动等场景中的实践经验,展现了从数据驱动思维培育的教学革新路径。

在该讲座初,针对高三学生备考问题,李少茹老师提出可以借助DeepSeekWPS AIECharts平台分析考点分布、引导AI挖掘学生问题实现数据可视化等,设计微专题为复习提供依据。李少茹老师所在的团队借助AI进行实战中的训练革新,探索出智能组卷+变式训练模式。通过学科网智能组卷设定参数生成靶向试题,继而借AI工具分析学生易错点,并针对问题补充专项训练。在解题思维培养上,李少茹老师以东北平原农业转型试题为例,利用AI生成思维导图拆解情境,生成逻辑链,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同时对试题进行情境迁移设问改编,强化学生的知识融合与推理能力。围绕具体的课堂操作,李少茹老师在高一教学中运用AI重构课堂生态。通过字节跳动Coze智能体平台搭建地理教师小助手智能体,学生课前可通过“豆包”小程序进行互动以获取相关资料。课堂上借助720VR平台让学生沉浸式观察徽派建筑,利用DeepSeek生成脚本、平台制作AI数字人视频解读地理现象。课后,教师可将知识点转化为HTML网页游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使单元测试通过率提升18%。在该讲座最后部分,她指出AI双刃剑,优势在于资源整合与个性化教学,挑战是需甄别内容准确性、防止学生过度依赖、教师需持续学习技术。并提出未来设想AI+地理实验,开发虚拟仿真程序,通过智能体连接不同地区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佟晓明老师的讲座聚焦于基于问题基于课标高考评价体系基于学科以及基于学情四个部分内容进行展开。佟晓明老师围绕课标分析、教学设计、配套习题、教师角色转变四大核心模块,为新课标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立体化解决方案。

她强调课标的核心地位。对比了合格考与等级考的要求之间的差异指出要依据课标中的行为动词把握教学深度,建议将课标与高考真题进行对照研究,如从辽宁卷试题反推课标对综合思维的要求。在教学设计模块,,佟老师提出情境铺路、问题导航、活动落地的三维设计框架。强调学情诊断先行前测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再以问题链激活旧知。情境分层设计上,基础层用图片对比引导识别单点关联,提升层引入动态模型分析多要素联动。针对新教材知识碎片化问题,建议适度整合跨学科知识,但严守学段边界。此外,围绕教学评一体化,她提出在习题设计与教考衔接方面,要落实水平层次性、情境真实性、素养导向性三维设计原则。佟老师提出教师在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挑战时,需完成三重角色蜕变:一是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二是成为深度学习的引导者,三是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最后围绕教材活动与正文教学平衡、选必内容渗透尺度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湘教版教材为例提出教材处理建议,强调要基于课标,做到课堂活动和习题设计合乎逻辑。佟老师呼吁教师以课标为基本标准,学情为调整尺度,推动地理教育长远的发展。

活动尾声,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地理教研员宗宇老师强调,本次系列讲座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传递,更在于激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创新自觉。未来,各学科教师需将大单元理念”“技术融合思维”“资源开发意识深度融入日常教学,在理念革新与实践迭代中推动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系列讲座详细的阐述了大单元教学的源起,并提供了深度学习的实践模型与详尽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以大单元教学理念渗透为核心,构建了理论引领与实践落地相结合的交流平台,共研人工智能教育赋能课程资源开发创新主题。



参与教育见习的学生反馈,此次活动是他们连接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重要见证。通过观摩前沿学术讲座,学生们直观感受到基础教育改革趋势,既学习了大单元设计、AI赋能教学等创新方法,也认识到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课程开发者、学习引导者转型的必要性。








Copyright©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版权所有